在陶瓷造型中,有一种器型从古自今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就是瓷瓶,因为“瓶”与“平”谐音,所以瓷瓶就被人们寓以平安、吉祥之意。
瓷瓶的种类有很多,清代著名瓷器专著《陶雅》中,就记载有:“瓶之式样,千变万化,无有穷期,故瓶独尊于他品。”对于五大名窑之首的定窑来说,其瓷瓶种类之多,是其它窑口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有史料记载的,明人高濂所著的《燕闲清赏笺》中,就记载有定窑瓷瓶“式类数多,莫可名状,诸窑无与比胜”。
梅瓶在定窑瓶类器型中是最常见的,对于它的用途,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它是盛酒器,有人说它是花瓶。其实,在宋代时,梅瓶是用来盛酒的,在宋代中国文言轶事小说《侯鲭录》中,记载有:“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娄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其中提到的“酒经”,器型与梅瓶非常相似,可以认定就是现在的梅瓶,只不过在宋代它被称为“酒经”。
有人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依据就是南宋诗人韩淲在《涧泉集》中有“诗案自应留笔砚,书窗谁不对梅瓶”,宋诗人王镃在《雪夜二首》中,也写有“调朱旋滴梅瓶水,读过唐诗再点看”,但是,我们都知道,宋人有“四艺”,分别是:插花、点茶、焚香、挂画,尤其是宋代文人,以插花为雅好,因此诗作中提到的“梅瓶”,很可能是插了梅花的瓶子,与本文说的梅瓶毫不相关。
从宋代开始,不论哪个朝代,这个“小口、短颈、丰肩、修腹、窄胫”的瓶类器物,都是被用来盛酒的,因此定窑“梅瓶”虽然有不同的称呼,酒经、酒京、酒缸、酒瓶……但都和酒有关。直到清末明初,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才正式将其命名为“梅瓶”,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未丰,因其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此式,元明暨清历代皆有斯制”。至于它何时被用来插花,大家众说纷纭,并没有准确的时间。
如今,现代人在装饰家居时,大多是选用梅瓶,梅瓶也早已摒弃了最初的功能,大家如果对梅瓶感兴趣,可以看一看陆军所著的《中国梅瓶研究》,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另外,大宋定窑也设计过几款精美的梅瓶,感兴趣的可以到曲阳羊平镇艺术家部落内的大宋定窑艺术展厅,或者北国商城五楼我们的专柜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