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四十个碟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窑的,不过只有小茶碟大。里面不过是山南海北,中原外国,或干或鲜,或水或陆,天下所有的酒馔果菜。”有的朋友可能会产生疑问,这段话里面的“白粉定窑”,难道是釉色为粉色的定瓷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头说起,了解一些历史上的“定窑系”。和现如今一件商品成为爆款以后,马上就会出现仿品一样,宋代定窑成为五大名窑之首,被称为“天下第一瓷”后,很快在全国各地就出现了仿品,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装饰上,都和定窑十分相似。上面提到的“白粉定瓷”,就是宋王朝南迁以后,一部分定窑工匠也随之南迁,将定窑烧制技艺带到南方,当时景德镇一些诸如碗、盘、钵这类生活用瓷,也采用芒口覆烧的技法,在景德镇仿烧的定瓷,历史上称为“南定”。
除此之外,邯郸的磁州窑,山西的平定窑、霍州窑,江西的临川窑、安徽的宿州窑,四川的彭城窑等诸多窑口,在当时都开始竞相模仿定窑,形成了历史上知名的“定窑系”。这些窑口所烧制的瓷器和定窑烧制的定瓷,在质量上只有些许差别,并且还催生了很多“行话”,专门用来称呼不同窑口的仿品。比如上面提到的“南定”。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瓷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瓷相似。卖骨董者称之为新定器。”说明在元代,“定窑系”的代表山西霍县窑最为知名,仿制水平非常高,其仿制的定窑产品被称为“新定”。
再比如定窑成为官窑后,其周边也有很多民窑,原料和工艺和定窑相同,但是做工粗糙,装饰简单,因此被称为“土定”,这里要提一句,中国陶瓷研究界泰斗、定窑遗址发现者叶麟趾教授所著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提到“土定……是为定窑本态,即其原始之物也。”
总之,定窑在宋代形成了庞大的定窑体系,并形成了属于自己体系的一套制瓷工艺和制瓷风格,在宋代各窑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