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瓷是白瓷的代表,深受皇家的喜爱,定窑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贡御时间最长的窑口。但是,在某段历史时期,定窑却逐渐陨落,变得悄无声息。关于定窑,人们甚至只能从史书的记载中了解一二。
在定窑陨落的那段时间,有很多喜欢研究陶瓷历史的人,都曾想寻找到定窑遗址,因为定窑在古代隶属于定州,并因此得名,所以他们大多在定州附近四处找寻,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一位大学教授才在无意间,揭开了定窑遗址那神秘的面纱。
当时,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北面的耕地中,有十三座巨大的土堆,其中最低的一座也有五米高,最高的一座竟然高达15米,当地人都称这些土堆为“瓷堆子”,因为土堆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瓷器残片,至于这些土堆是什么时候堆放在这里的?这些瓷器残片又是哪个朝代的?村民们一无所知。
国立北平大学的叶麟趾教授当时正在保定周边寻找定窑遗址,但是一无所获,正在他苦恼万分的时候,恰好得知曲阳有这些“瓷堆子”,因为叶麟趾早年曾到日本留学,因此思维比较开阔,他马上开始查阅资料,发现曲阳在唐宋时期隶属于定州管辖,因此这些“瓷堆子”上的瓷器残片很可能就是定瓷残片。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叶麟趾教授立刻赶往曲阳涧磁村,从土堆上挑选了一些精美的瓷器残片,带回当时的北平进行研究,经过和遗存的定窑完整器对比,发现它们的材质相同,因此可以判定,涧磁村这些土堆上的瓷器残片,就是定瓷,而定窑遗址的准确位置,就在涧磁村,这些都记录在1934年叶麟趾所写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一书中。
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年代,虽然定窑遗址被发现,但是没有人来牵头对其进一步发掘,因此关于定窑的诸多谜团,还等待着后人去揭开,关于定窑遗址的发掘,我们下一节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