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早在商代中期,人们就已经发明制造出早期的陶瓷,比欧洲要早1700多年。
商代彩陶几何纹盘 商代彩陶钵
在瓷器流入欧洲之前,当地的普通人只能用粗陶或木制器皿做食器,上层社会要好一些,但也只能用金属器皿做食器。当中国瓷器流入欧洲以后,一度受到王室和贵族的疯狂追捧,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欧洲宫廷里的中国瓷器
宋代被公认为是陶瓷发展的繁荣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尤以五大名窑最为知名。
窑是烧瓷器的地方,先要有窑,才能有瓷,五大名窑分别是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和哥窑。
关于五大名窑的排序,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一种是汝、官、哥、钧、定,这种排序说法目前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另外一种是官、哥、汝、定、钧,这种说法流行于江浙一带。还有一种是定、汝、官、哥、钧,在明清风靡,目前少有人言。
其实,从烧制的年代来看,定窑应该排在首位。
汝窑和官窑均是宋代开始烧制,而均窑和哥窑至今还很神秘,有学者认为均窑在金代才开始烧制,哥窑至今窑址不明。 反观定窑,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算是五大名窑中的“百年老字号”,而且定窑与其它四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白瓷,并且釉面非常薄。还有就是,在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以装饰见长,既实用又美观。
其它四窑,则是青瓷,釉面非常厚,并且除了个别的以外,都不动雕工。
定窑白釉盒(唐)
关于定窑的窑址的所在地,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34年,北平大学教授、古陶瓷专家叶麟趾经过仔细考察,最终确定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县,这个地方在宋代属于定州管辖,所以命名为定窑。
根据史料记载,唐德宗时期,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发动叛乱,叛乱被平定以后,河北藩镇割据势力被削弱,德宗将成德军分裂,任命张孝忠为首任义武军节度使,控制易、定、沧三州,与南面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形成对峙局面。
张孝忠需要大量瓷器,但由于他与王武俊交恶,不可能得到成德军控制的恒州窑和邢州窑所烧制的瓷器,因此他在定州所辖山区寻找瓷土,聘请瓷窑技工,自己建立瓷窑,从而开启了定窑的历史,只不过那时的定窑叫曲阳窑。在唐代白瓷中,最负盛名的是邢窑,曲阳窑白瓷那时还十分粗糙。
邢窑白瓷(上)和曲阳窑白瓷(下)
河南卫视有一档大型鉴宝类节目叫《华豫之门》,有一期节目是祖孙俩带着一个杯子登台鉴宝,杯子是爷爷二十年前在地摊上花了100元买来的,最终经专家鉴定,杯子是晚唐定窑四曲长杯的一件真品,最终估价四到五万,这也间接佐证了定窑从唐朝就开始烧制。
到了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烧制的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制瓷工艺比之前更为精细,甚至一些瓷器的白度要超越在邢窑的细白瓷器,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五代定窑花式盏托(上)和五代定窑蒜头瓶(下)
由于销量过大,朝廷甚至开始征收瓷器税,在《曲阳县志》里著录有一件《五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碑石立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立碑人中有“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使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的题记,从而佐证了定窑销量过大,朝廷官员开始征收瓷器税的说法。
五代及宋代定窑窑址(右)
进入宋代后,定窑瓷器的烧制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北宋早期定窑吸收了南方越窑的浮雕技术,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刻花装饰,并因此名闻天下,成为宋代宫廷御用瓷器中的一员。
莲瓣划花莲荷螭纹盘(上)和印花孔雀牡丹盘(下)
苏轼曾写过一首名叫《试院煎茶》的杂言古诗,里边有“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一句。该诗句中的“花瓷”指的就是带有刻花、划花、印花装饰的定窑瓷器,苏轼认为它们精细坚致,可与玉相琢。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除了白瓷外,定窑瓷器在宋代还出现了很多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烧制而成的各种颜色的瓷器,比如红定、紫定,再比如墨定,现在也叫黑定,还有非常少见的绿定等。
绿定(上)、墨定(中)和红定(下)
在北宋邵伯温所著的《邵氏闻见录》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宋仁宗很宠爱张贵妃,有一天他看见张贵妃宫内摆着一件“定州红瓷器”,仁宗问是谁送的,贵妃回应说是大臣王拱宸进献,皇帝听后震怒,训斥其不尊戒禁,私自接受大臣馈赠,随后手持柱斧把瓷器打碎。
这个故事说明,在当时定窑瓷器不仅白瓷天下知名,也出现红釉品种,且属于珍贵物品,所以才会有大臣拿来贿赂贵妃。
北宋红定刻花龙纹描金玉壶春
到了北宋晚期,定窑瓷器开始受到排挤,在南宋文人叶置所著的《坦斋笔衡》中有这样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有类似记载:“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其中的“芒”后人一般理解为光芒,其实应为“芒口”,一般采用覆烧法烧造的瓷器,因口沿无釉,露出胎骨,称为“芒口”。
北宋定窑斗笠碗
宋徽宗赵佶十分崇尚道教,而道教崇尚青色,定州白瓷不受宋徽宗喜爱。而汝州青瓷则显得收敛、含蓄和宁静,受到徽宗喜爱。正所谓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定州白瓷与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出现冲突,所以导致其开始“不堪用”,朝廷也逐渐“弃定用汝”。
北宋汝州青瓷
另外,辽兵经常侵扰宋朝疆土,不仅掠夺中原财物,还掳掠人口,特别是工匠,而“澶渊之盟”的签订,导致宋失去对幽云的统治,辽兵南下犯境,定州便首当其冲。
根据《辽史·地理志》中记载:“弘政县,世宗以定州俘户置,民工织班,多技巧”,由于宋对定窑的统治已经丧失,导致朝廷不得不使用汝瓷,而“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或者只是当时文人对山河破碎的一种掩饰而已。
北宋定窑白瓷狮子宝珠纹八角香炉
“靖康之变”之后,定窑逐渐被废弃,直到金朝统治北方以后,才慢慢得到恢复,并因为其釉色白净超过天下白瓷而进入了文人视野,比如金元之际的文人刘祁就在《归潜志》中有一句:“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金代定窑印花鸳鸯纹钵
到了元代,由于青花瓷的崛起,瓷器百花争艳的时代结束,变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以烧制白瓷著称的定窑也逐渐没落,直到明代宣德年间最终落幕。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虽然定窑瓷器最终沉寂,但是明清两代的人们对定窑的评价却普遍很高。比如明代谢肇淛在其《五杂俎》中记载:“柴窑之外,定、汝、官、哥,皆宋器也。”把定窑仅排在柴窑之后。
清代的乾隆皇帝也非常喜欢定瓷,在他200首诗咏瓷器的诗中,其中咏定窑的诗就有30多首,比如他十分喜欢定窑瓷器中的孩儿枕,曾写诗称赞:“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定窑孩儿枕
定瓷除了在古老的中国闻名外,也享誉世界。在埃及首都开罗,就曾出土过不少北宋定窑瓷片,而在非洲的索马里、东南亚各国,也都有定窑瓷片被发现。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储藏了英国皇家历代传承的中国瓷器中的精品,其中定窑的瓷器数量最多,几乎涵盖了定窑瓷器各个方面的经典器形。
日本美术馆藏婴戏荷叶枕(上),大英博物馆藏定瓷(下)
197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定窑瓷器烧制这项沉寂八百余年的传统工艺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经多位定窑前辈的努力,定窑最终得以复烧,千年之窑火在曲阳重放异彩。
2008年,定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张永不褪色的文化名片。
在定窑瓷器所有种类中,以土定最为知名,甚至白定都已成为定窑的代名词;但定窑最早的表现形式应为土定,白定、黑定等则是土定的进步之物。
在中国陶瓷研究界泰斗、定窑遗址发现者叶麟趾教授所著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中提到“土定有瓦胎、陶胎二种……是为定窑本态,即其原始之物也。”
曲阳县大宋定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定窑瓷器,就秉承了定窑体系中“土定”这一艺术形式,并结合当代的设计智慧、审美理念,创新地研发、生产了兼具实用与欣赏价值的“新·土定”产品
大宋定窑极力还原古时的定窑烧制流程,仅泥料成型就经过选矿→原料处理→配料→装磨→运行→放磨→过筛入池→陈腐八道工序,然后才能用于下一步制作。
大宋定窑坯料和釉料都取自古定窑遗址保护区附近
发酵中的定窑泥料
泥料准备好以后,首先要进行揉泥、拉坯和修坯这三道比较简单的工序。
接下来需要进行定窑生产工艺的典型技艺,比如剔花、刻花、划花、印花及跳刀等,然后做成“成坯”。“成坯”准备好后,需要自然晾干(视天气情况,持续时间不同)后进行素烧。
素烧完以后即成陶器,陶器上釉后,就可以一层层码放在窑车上,放入窑中,经过近20个小时,温度最高达1340摄氏度的还原焰烧制后,方可开窑!
8 烧窑
除了对原生土定进行改良外,大宋定窑创作的产品还将定瓷与雕塑等传统工艺相融合,在传承定瓷传统刻花、划花等工艺之外,融入雕刻的工艺,瓷器上的花纹鸟虫都呈浮雕状显现,这种定瓷与雕塑等传统工艺相融合的创意设计,在传承并弘扬了千年定瓷艺术的同时,也让定瓷以一种新生命呈现在世人面前。
大宋定窑致力于拉近现代定瓷与宋代定瓷的距离,使只有在古代宫廷里才能拥有的精美绝伦的定瓷器物,也能出现在寻常百姓的桌头案上。
如果你对定窑瓷器感兴趣,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大宋定窑的微店看一看吧,或者来曲阳大宋定窑总部、石家庄新百广场五楼皇尧御匠定窑专柜、北国商城六楼大宋定窑专柜,我们一起品品茶,聊一聊定窑古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