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1年,高丽和北宋重新建交,随着两个国家交流的日益频繁,北宋诸多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相继传入高丽,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是当时产量最多、影响最广的窑口,与国外交流最为频繁,因此也对高丽的制瓷工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1124年,北宋使臣徐兢出使高丽,回到北宋后,他写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其中卷三十一《器皿•陶尊》中云:“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已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酒尊之状如瓜,上有小盖,而为荷花、伏鸭之形。复能作碗、碟、桮(杯)、瓯、花瓶、汤琖(盏),皆窃仿定器制度。故略而不图。以酒尊异于他器,特著之。陶炉,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高丽工技至巧,其绝艺悉归于公……。”
上面这段话说明,当时的高丽工匠制瓷技术高超,尤其是擅长烧制青瓷,当时北宋的制瓷业在国内外都属于一流,而高丽青瓷能得到北宋官员盛赞,可见其水准也是一流的。
文中所说的高丽青瓷“皆窃仿定器制度”,其中的“制度”两个字,应该是指高丽工匠学习定窑的文化内涵、工艺手法等,比如同时期高丽青瓷能够烧制出比较成熟的刻花、印花之类的盘子、碗等,说明他们已经抓住了定窑的部分精髓。
除此之外,高丽青瓷还博采众长,吸收了其它窑口的精髓,在宋史《高丽传》中,记载有宋徽宗时,高丽派出使臣来北宋进贡,其中就有精美的高丽青瓷。高丽使臣在北宋停留期间曾到定窑、越州窑、汝窑等窑口进行参观,学习阴刻技法、素文胎土等,回国后经过研制,最终形成以翠绿色为本色,以动植物、人物为主的浮雕纹饰,并在以后逐渐发展出黑釉、豆青釉等多种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