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县志》记载:“县境三面皆山……灵山一带惟出煤矿,龙泉镇则宜瓷器,亦有瓷石。”现定窑遗址所在涧磁村及东西燕川(山)一带即属古代的“龙泉镇”辖区,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烧制技艺,使曲阳人创造了惊艳世人的定窑文化。
定瓷,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创烧于隋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复烧于现代,在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用瓷,由于其品质优良、产量巨大,是上至宫廷贵胄,下至百姓戍卒都喜爱使用的瓷器,甚至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首!
定窑瓷器除了在日常生活、皇家庆典,朝贡进奉、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外,你能想象得到,它在药用方面,竟然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吗?
《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方面知名的著作,因为成书于唐代,因此也被称为《唐本草》,在书中“白瓷瓦屑”条目下,记载有:“白瓷瓦屑,平,无毒,主妇人带下白崩。止呕吐逆。破血止血。水摩涂疮灭瘢。定州者良。余皆不如。”
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千金翼方》中,也引用了《唐本草》中的这段文字,明确了古定州的白瓷具有药用价值,也佐证了定窑创烧于唐这一事实。
明代医学家朱橚所著的《普济方》中,也记载有定瓷的药用价值,比如在卷一百十一《诸风门》中,有“定州细瓷末各半两”;卷三百九十七《婴儿下痢门》中,有“鸡子、白定粉相和,研膏,用水七分煎三分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明代医学家王肯堂撰写的《证治准绳》中,也记载有:“张氏家传,丸如菉豆大,分五色,用朱砂、青黛、白定粉、光黒、蜜陀僧,名为五色丸,非时进米饮下。”
在古代的部分医书中,除了明确的定瓷的药用价值,一些药方还指定要在定窑瓷器皿中研磨药材。例如,在元代医学家王好古撰写的《医垒元戎》中,就有“硝石半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磁内以慢火炒,箆子不住手,搅令阴阳入,不可火太过。”的内容。清代书画家赵之谦的《勇庐闲诘》中,也记载有明代将定窑瓷瓶当做药瓶的内容,“今京师瓷壶有索高价者,视之为明嘉靖时物,亦有万历中画采者,皆药瓶。又见一定瓷扁瓶,上刻双螭,仿佛宋元器,亦明时药瓶也。”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除了实用性和观赏性,定窑瓷器竟然有这样神奇的价值,你不想收藏几款吗?来大宋定窑看看,定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