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五代名窑中,定窑一直是最特别的一个窑系,定瓷因"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以及精美的装饰深受民间百姓、达官贵人和皇室的喜爱,但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定瓷也是如此的,“瑕疵”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古代部分定瓷的瓷身上,会出现一些斑点,因为古人在制作瓷器时,由于设备不完善,在准备坯料的时候,难免会人为带入铁质和铁锈,再比如灰尘落到存放的坯体上,烧制时坯体氧化不充分等,都会导致烧好的瓷器上出现斑点。
开片是中国陶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最早期的瓷器都有开片的现象存在,五代及宋代,由于烧制技艺成熟,定瓷很少出现开片现象,而在唐代和金代,一些没有烧制完全,或者胎骨疏松的定瓷,会出现开片现象。现代人已经掌握了陶瓷开裂的规律,因此设计出开片釉,使开片成为瓷器的一种装饰,比如汝瓷的开片。
定窑制作瓷器的工艺很多,不少于景德镇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次接触器物,在上面留下指印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古人甚至发明了专用的抓取工具,来避免这种瑕疵出现。
定瓷在宋代采用覆烧法,因此会产生一些口沿无釉的瓷器,关于芒口的介绍,具体可以看《北宋晚期的定瓷是否真的“有芒,不堪用”?》这篇文章。
古定瓷经常会出现气泡,导致出现这种瑕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揉泥的时候不仔细,导致小气泡没有排干净;烧制定瓷时,低温阶段升温太快,导致游离水没有及时排出等,都会导致定瓷上出现气泡。
正所谓“瑕不掩瑜”,虽然古代定瓷会出现一些小瑕疵,但也改变不了其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位置,而且人们也极力控制和寻求改变,并且随着生产设备的升级,这些瑕疵已经很少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