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大宋定窑官网!
新闻资讯

服务热线13333386138

定窑文化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定窑文化

定窑梅瓶,你知道为什么叫梅瓶吗?

作者:大宋定窑 发布时间:2021-05-13 16:02:54点击:

在中国古代,“瓶”因为与“平”谐音,有平安之意,因为很受百姓的喜爱,在清代著名瓷器专著《陶雅》中,就记载有:“瓶之式样,千变万化,无有穷期,故瓶独尊于他品。”而在诸多瓷瓶中,梅瓶应该是最独特的。

历史上关于梅瓶的详细记载,是民国时期许之衡所写的《饮流斋说瓷》,其中对“梅瓶”的起源、形状等都有描述,“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未丰,因其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此式,元明暨清历代皆有斯制”。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关于梅瓶的起源,学术界普遍认为是起源于唐代,然后在宋代与契丹的鸡腿瓶相融合,形成了今天这种形制,并流行于元明清。其实,在清末民初之前,“梅瓶”这个称呼并不存在,宋代时,其被称为“酒经”,在宋人赵令畤所写的《侯鲭录》中,记载有“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娄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其中“酒经”的形状,与梅瓶非常相似。元朝时,叫“酒经”、“经瓶”,明代称“酒瓶”、“坛子”。

由此可见,梅瓶在清代之前,并不是陈设器,而是盛酒器,至于宋代诗人所写的“诗案自应留笔砚,书窗谁不对梅瓶”、“调朱旋滴梅瓶水,读过唐诗再点看”这类诗句中的梅瓶,很可能描写的是插了梅花的瓶子。

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定窑白地褐彩梅瓶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定窑,定窑瓶自然更胜一筹,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曾赞美定窑瓶“式类数多,莫可名状,诸窑无与比胜”,而定窑梅瓶,也和其他窑烧制的梅瓶不一样,普遍体量较大,多在35厘米以上,显得更是挺拔修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就曾说定窑梅瓶“只底部那一段直中外翻的弧线委实不好操纵,太直则显僵硬,外翻太重则显柔媚,刚柔之间、俊秀之外以构刚健俊逸。”